送锦旗,提建议!中心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臭气问题解决后,居民更关注的是……
“天清气朗入心脾”“环保卫士”“熊熊烈焰焚沼气”“绞尽脑汁除臭气”……5月14日上午,中心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以下简称“中心基地”)周边社区的居民群众到来中心基地,分别向相关单位送上30面锦旗。此前,中心基地填埋场45万吨原生垃圾完成开挖转运焚烧,困扰周边居民的臭气问题彻底解决。(相关报道:114天转运焚烧45万吨填埋垃圾,中山中心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臭气扰民问题解决了)
“整个项目从立项到处理完毕,时间非常短,大家都非常惊讶!”居民程先生表示,他从2018年起就一直关注中心基地填埋垃圾“臭气扰民”问题。去年起周边居民便得知填埋垃圾将施工开挖,历时114天完成整个开挖转运焚烧项目,惊讶推进速度的同时也为工程的安全、平稳、“无打扰”点赞。
臭气问题解决了,交流座谈会上,居民纷纷关注起今后的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居民张先生建议,希望之后定期组织座谈会,关注项目开挖后的后续工作,并继续做好监督;组织群众到北部和南部基地参观,共同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关注垃圾焚烧安全性;齐心协力做好垃圾焚烧尾气处理和监测工作,探索一条让群众实实在在放心的新路。“垃圾分类工作需要政府和群众互相配合,大家以自己的行动感染身边更多人,大力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也为后续环境安全做好铺垫。”
对此,市城管和执法局垃圾分类管理科科长李呈耀表示,今年是中山市推行垃圾分类的第四个年头,目前前端转运和终端处理设施已较完善,但是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今年,我们将重点做好群众工作,继续提升前端分类效率。同时,垃圾分类需要社会监督,也邀请各位居民多参加垃圾分类活动,多提宝贵意见。”
此外,也有居民关注垃圾焚烧后的烟气监测、数据真实性,以及政府与群众沟通渠道等方面的问题。对此,市城管和执法局副局长陈飞国现场作出回应。他表示,目前中山市三大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焚烧处理能力已达到7710吨/天,在保证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的前提下,还有了较大的富余处理能力,今后将不再采取填埋方式处理生活垃圾。此外,污水处理能力也足以应对生活垃圾产生的污水处理需求。接下来,市城管和执法局将把工作重点放在管理机制上,确保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全流程高效规范管理;同时将进一步畅通与市民的信息沟通机制,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及时回应和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感谢政府倾听我们的意见,真正解决了臭气扰民问题。”交流过后,居民代表分别向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中山市生活垃圾处理管理中心、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名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送上30面锦旗。市城管和执法局也向参加活动的群众代表回赠了垃圾分类公益宣传纪念品。
中山日报 记者 黄靖怡 通讯员 冯燕敏